学会动态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岁月如歌 民生百年——上海社会变迁之上海“米道”展"勾起上海人最亲切的味觉记忆


    有一种滋味,叫做“上海米道”。上海菜点,百余年繁华未落。岁月如歌,民生百年——上海社会生活之上海“米道”展近日在上海图书馆一楼目录大厅展出。无论是人声鼎沸的老字号、丰富多彩的家常菜、历久弥新的儿时记忆、走街串巷的骆驼担子,还有五花八门的时令习俗,都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记忆里。若要读懂这座城市,不如从它的美食开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幅员辽阔的中国,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年俗文化。不过,中国人过年无外乎吃字当头。吃,是人们欢度新年的最好表达。展览的第一部分从“沪上食俗”讲述上海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应景吃食,这不仅是人们生活中重要内容,亦是上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展览第二、第三部分介绍了“上海老字号”与“儿时回味”,一方面细说了近代以来上海饮食业的发展,如粤帮“杏花楼”闻名沪上,“梅林”使中国制造的罐头远销国外,“正广和”曾掌控国内汽水销售市场……历史悠悠,大浪淘沙,有的“老字号”传承昔日的味道,成为人们追忆过去的经典;有的在改良创新、精工细作中不断焕发生机,衍生出吸引新一代的新“味道”。“儿时回味”则带领读者回忆起上海人童年的代表性小吃:话梅糖、小笼包、五香豆、阳春面、炸春卷……这些儿时难得一吃的美味,若干年后的今日还时常令人怀念、回味。

 

本次展览依托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揭示了各类有上海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还特别挖掘展示了许多老报刊上刊登的珍贵老照片,不少为首次公之于众。不仅如此,展板上介绍的《十二月吃经》按月份先后排列,记录了一年十二个月上海的食俗如逢熟吃熟,通过食俗又记录了相关的民俗,如正月打春、清明上坟、立夏秤人、端午吃粽、中秋吃姜、九月捕蟹等,是一幅当年上海郊区的民俗画。《十二月吃经》选自胡祖德(1860年~1939年,字云翘,晚号问俗闲翁)1923年编著出版的《沪谚外编》,该书收录了里巷歌谣、俚曲、俗话、新词、隐语、行话等千余则,保存了上海的地区的语言特色,反映风俗民情,是纪录上海方言的较为有趣的一部著作。

本次展览也邀请到上海著名曲艺名家徐维新老师“献声”,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便能听到徐维新老师纯正的沪语朗读,使本次展览增色不少。与此同时,展区内还为观众播放由上海音像资料馆提供的《上海故事——老食堂里的上海味道、寻找童年的味蕾、浓油赤酱本帮菜》等视频资料,全方位地让观众感受浓浓的上海味道。

本次展览由上海图书馆主办,免费向公众展出,将持续至3月4日。同时,上海图书馆也为广大读者朋友准备了线上的文化饕餮大餐,2018年2月12日至3月4日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将配套举办“忆老上海年味,晒全家福”活动,将展览内容与网上答题相结合,回忆老上海年夜饭,上传照片,写祝福语,订制你的全家福,每天抽取20名幸运读者,上海图书馆典藏新年礼将快递到家。


上一篇:上海图书馆春节元宵系列活动
下一篇: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8年博士后招聘简章

版权所有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50088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