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上海图书馆举办“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

2017年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本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甄选各参与单位收藏的70件古籍精品,面向公众集中展示。开幕式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原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邵敏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副处长葛永铭、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等领导出席并为展览剪彩。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主持。

\

2007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按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要求与目标,广泛开展了古籍普查等工作。今年正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十年来,上海地区的古籍保护工作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领导下,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协调全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博物馆和新闻出版、宗教机构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成绩斐然。

本市古籍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共有7家古籍收藏单位被列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9家单位被列入“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各收藏单位及个人的1473种古籍入选《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913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市现有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一家(上海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两家(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传习所两家(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中成立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开创了上海高学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十年来,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书库收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批新型设备被运用于古籍保护之中;各单位积极推动馆藏古籍的编目整理工作,完成了大量古籍的普查登记;古籍数字化工作得到了有效促进,方便了读者利用;古籍研究与整理出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水平高、影响大的专家学者,更培养了一批从事古籍相关工作的专业团队。各单位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讲座、展览,专题报导、现场演示等活动,使珍贵而神秘的古籍走进了广大群众的视野,向公众有效地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创了中国当代古籍保护事业的新局面,古籍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智慧源泉。十年来,全市古籍保护从业人员,克服困难,在古籍普查、整理、修复、研究、出版、展览、宣传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为上海的文化建设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本次展览分为“旧藏撷华”、“新弆掇英”两个单元,前者择取各古籍保护单位入选全国及本市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精品;后者遴选了近年来在编目中新发现的善本古籍。同时以50余块展板全面介绍了十年来上海市主要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览为期5天,至6月18日截止。期间,还将举办“沪台论坛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古籍保护高峰论坛”,交流两岸古籍保护经验。

上一篇:著名知青文学作家竹林手稿入藏上海图书馆
下一篇:汲古慧今:中华文化的根脉与传承——2017年沪台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召开

版权所有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50088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