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榜样人物:巧手回春 上图古籍修复让历史“复活”

东方网记者方翔10月21日报道:这两天,在上海图书馆正在举行“妙手慧心——赵嘉福古籍碑帖修复及石刻传拓成果展”。上海图书馆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修复工作,自建馆伊始,就建立了一支长期从事古籍保护和修复的专业队伍。他们传承有序,技艺精湛,而且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由此涌现出一批业内著名的保护修复专家,赵嘉福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中,损毁和自然老化非常严重,亟待保护。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是,与待修复的古籍相比,修复师却少得可怜,如果一本本去修补破损古籍,需要数百年时间。赵嘉福先生从事古文献修复工作40余年中,先后修复过一大批国家一、二级古籍文献,经手修复馆藏文献种类有古籍善本、名人尺牍、碑帖拓片、民国舆图、盛宣怀档案等,曾参与了国家图书馆藏《赵城金藏》、明代《西厢记》等善本的修复。在馆期间主持了多个重大的抢救修复项目,如抢救嘉定、太仓等地古墓出土的业已霉烂结饼的古籍,以及清华大学所藏在抗战中遭日军破坏受损的古籍等珍贵文献。
  碑帖拓片在文博或集藏者行内被称作“黑老虎”,不仅因其为墨拓珍稀,也因其修复装裱难度甚高,修复价昂。碑帖用纸多薄而易皱,极易破裂,尤其是南方气候潮湿,所藏碑帖多易受潮而发生霉变、纸页粘连成饼状,因此对碑帖修复技艺要求颇高。2002年,上海图书馆成立了赵嘉福工作室,这是我国图书情报界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挂牌的工作室,旨在弘扬传统文化,教授传统绝技,培养传人。成立之后抢救修复了大量霉蚀、粘连严重的破损碑帖拓片,使病入膏肓的碑帖拓片得以复生。
  赵嘉福曾师从名家黄怀觉学艺,系南派石刻的嫡传弟子。尤其在碑刻石雕上,其遍布大江南北的作品,匠心独运,有鬼斧神工之妙,令人赞叹。在40余年的石刻生涯中,无论是翻刻稀世碑帖还是临镌名家墨迹,他都能使原韵尤存、真髓毕现,显示出超凡的功力。龙华烈士陵园内,革命英雄纪念碑上的“丹心碧血为人民”七个大字苍劲雄浑,赵嘉福将原作完美地再现在石碑上;邹容墓志铭中“革命军中马前卒”数字,刚劲犀利,字势激越跌宕,遒润而凝重;徐光启的碑廊则挥洒自如,有大气扛鼎之力。这些名品佳作,无不凝聚了赵嘉福的心血,体现了他的深厚功力。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赵嘉福一直承担着为全国各兄弟单位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重任,他的入室弟子张品芳、邢跃华经多年的勤学钻研,在业界脱颖而出,参与了诸多石刻项目。张品芳目前担任上海图书馆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曾主持多个重大修复项目与数项科研项目,兼任上海视觉艺术学校文物修复专业授课老师。邢跃华受邀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多个培训班授课。今年的10月10日,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北京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局领导等向赵嘉福等8位获得“2014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的图书馆工作者颁奖。
  古籍修复技术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流传史,至少在唐代便已出现和运用。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参与和推动了这一技艺的发展,唐代的褚遂良、宋代的苏东坡就曾亲手从事装裱。在其后的发展中又形成了流派纷呈的盛况,比如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京派有绝技“珠联璧合”、津派有绝技“千波刀”等,使之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期待着上图的古籍修复,能够在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

上一篇: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下一篇:美国康内尔大学图书馆李欣副馆长讲座通知

版权所有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沪ICP备05008872号